
時間是西元79年,羅馬。
提圖斯(Titus)從第一次猶太戰爭凱旋歸來,隨著父皇維斯帕先(Vespasian)離世,他繼承其位,成為羅馬的新皇。征戰期間,提圖斯邂逅了來自奇里乞亞(Cilicia)的猶太公主貝芮妮絲(Bérénice),兩人迅速墜入愛河,提圖斯決定帶她回羅馬,並且承諾娶她為妻。然而,提圖斯的摯友兼盟友、科馬基尼(Commagene)的國王安提歐克斯(Antiochus),也偷偷愛慕著貝芮妮絲。在此同時,羅馬的元老院與人民們都反對自己的皇帝迎娶異國王后…
這份愛,或許在一開始就不會有結果…
由17世紀法國劇作家尚 · 拉辛(Jean Racine)創作的經典悲劇《貝芮妮絲》(Bérénice),在21世紀初的現今,由義大利國際劇場大師羅密歐.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改編,並由法國傳奇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擔綱主演。
這一段糾纏難解的三角戀,這一份令人窒息的愛,化作一部充滿哲思與詩意視覺語彙的現代劇場,即將登陸臺中國家歌劇院2025年11月的「遇見巨人系列」節目,一起來了解《貝芮妮絲》的5大觀劇亮點。
#1 跨越時代的經典重新詮釋
“我們的內心世界,
在被教育公式、
節制衝動的禁慾訓練冷凍後
才抵達我們身上。”
── 義大利導演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 Romeo Castellucci

同時擁有演員、作家、視覺藝術家、服裝設計、燈光設計與音響工程師等多重創作身分,羅密歐.卡士鐵路奇是義大利知名的意象派戲劇導演,更有劇場魔術師、邪惡的藝術家等名號,作品喜好引用古典藝術文學史,強烈的個人風格及擅長的象徵性畫面,讓他成為世界各大藝術節中備受推崇的藝術家,2018年與2023年曾在歌劇院推出受到廣大好評的《美國民主》與《兄弟們》。
為什麼選擇被認為是法國詩劇最高成就的《貝芮妮絲》?對羅密歐.卡士鐵路奇而言,尚 · 拉辛作品的魅力,在於結合希臘羅馬古典藝術與基督教文化的這種「不可能的融合」,以及其作品之於現今的「不合時宜」—— 包含語言的脫節、古典修辭學與神學的格格不入 —— 而正是這樣的時代與語言的失能,以及關於「距離」的美,讓《貝芮妮絲》的改編更具當代性。

《貝芮妮絲》那難解的習題與令人窒息的愛情,背後隱藏著希臘人口中描述的一種關於克制或「煞車」的力量:「Katechon」,意為「阻擋者」。一直以來非常關注形式與混沌之間的關係,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僅保留了《貝芮妮絲》那種關於克制的形式,他進一步將其中的語言與音樂扭曲 —— 貝芮妮絲的對白文本被完整保留,而其他角色,如提圖斯與安提歐克斯的對白,則被處理成如殘影般的語句,讓他們的存在如鬼魅般模糊;音樂部分則以噪音作為整個作品的核心,來表現超越語言、無法命名的真實。
「貝芮妮絲是顆恆星,是混沌的核心與颱風之眼。其他角色圍繞她而旋轉,由她而生。」導演如此說道,而在他眼中,只有一個人能夠勝任這個角色。
#2 法國傳奇影后
“伊莎貝是戲劇藝術的代名詞。
她是女演員,
同時也是‘演員’的本身。
這樣一個極致戲劇文本,
需要如她一般極致的表演者。”
── 義大利導演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 Romeo Castellucci

作為法國傳奇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自1971年起演出超過100部電影,包括20部坎城影展競賽片,如今累計獲16次法國凱薩獎提名,並寫下2座法國凱薩獎影后、2座坎城影展影后、2座歐洲電影獎影后、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獎等獲獎紀錄。其代表電影作品包含新作《女富豪的美麗與哀愁》(La Femme la plus riche du monde)、《她的危險遊戲》(Elle)、《愛情未來》(Things to Come)、《天堂之門》(Heaven’s Gate)、《八美圖》(8 femmes)、《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等;2023年曾來台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亞維儂藝術節╳提亞戈.羅提吉斯(Tiago Rodrigues )執導的契訶夫經典戲劇《櫻桃園》。

伊莎貝.雨蓓擁有獨特的冷冽氣息與優雅姿態,其表演充滿張力、靈動與激情,她曾與法國新浪潮大師夏布洛(Claude Chabrol)、高達(Jean-Luc Godard)以及一眾知名導演合作過,詮釋過無數角色的她被稱為一位令人驚艷而著迷的變形者,為角色注入存在感,即便是沈默都能傳達深邃的意境。
「極致,也是這部劇的起點…我相信這會是一部以伊莎貝.雨蓓為核心的《貝芮妮絲》,目的是讓她來呈現『戲劇的核心』」,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如此說道。
#3 極簡抽象風格
“《貝芮妮絲》是
人類文化的里程碑,
遠超法國或時間的限制。
它展現了
‘語言無力的絕對力量’。
萬物停滯、癱瘓、受阻,
卻仍散發出如水晶般
迷人的形式之美。
修辭之痛轉化為非肉身的凝視,
一種深層的快感。”
── 義大利導演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 Romeo Castellucci

擅長以極簡、抽象的視覺語彙結合暗喻手法,並借鏡經典藝術畫作構圖來呈現戲劇的舞台效果,羅密歐.卡士鐵路奇改編的《貝芮妮絲》延續他一貫的冷冽風格,在其中我們看不見歷史細節與貝芮妮絲的愛恨情仇的呈現,而是在空蕩蕩的舞台上,光影、場景與人物曖昧地交疊出其獨特的「語言」,身處其中的貝芮妮絲在音樂、聲響與被扭曲的對白中,帶領觀眾進入某種壓迫感十足的心理狀態、某種只存在於這個舞台的窒息感 ── 或者說,屬於貝芮妮絲的意識世界。啟動這樣靈性的感官召喚的,正是主演的伊莎貝.雨蓓。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這一切都在貝芮妮絲的腦海中 —— 或者一個自以為是她的人心中。這並非歷史重現,而是劇場的一種模糊之物」,羅密歐.卡士鐵路奇如此說道。
#4 三角戀:江山 ╳ 美人 ╳ 兄弟
“我非常關注
形式與混沌之間的關係,
這在拉辛作品中至關重要。
羅蘭·巴特曾說這是一種
‘詞語的霧氣’
(brouillard de mots)
—— 每個角色都籠罩在
自己的語言迷霧中,
最終只能孤獨終場。
貝芮妮絲是矛盾、
孤獨與遺棄的化身,
是‘大寫的孤獨’。”
── 義大利導演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 Romeo Castellucci

一位羅馬皇帝,一位真摯的盟邦好兄弟,一位巴勒斯坦的女王,勾勒出制度與愛、友情與愛情的糾結、失望與悲憤。
提圖斯深愛著貝芮妮絲,但他所效忠的帝國,他一肩扛起的榮耀、人民與元老院,卻容不下這位異國的女王。在江山與美人之間,提圖斯在邂逅貝芮妮絲之時心裡已經有數,但他無法克制,因為愛本是如此。
有一種愛,有一種痛,叫做兄弟愛上同一名女子。安提歐克斯深愛著貝芮妮絲,即便知道自己的好兄弟提圖斯也深愛著她,但他無法克制,因為愛本是如此。只是如果這份愛註定落空,安提歐克斯便不再言語,轉而求死。
貝芮妮絲深愛的,僅僅是提圖斯,而不是提圖斯的江山與榮耀。她欣賞安提歐克斯的好,她將他看做另一個提圖斯,然而她的心只屬於提圖斯。打從愛上提圖斯開始,貝芮妮絲就知道羅馬人民與法律不會接受自己,但她無法克制,因為愛本是如此。放下感情談何容易?她已經陷得太深,愛得太痛。
#5 令人揪心的台詞
最後,我們節錄《貝芮妮絲》幾段令人揪心的台詞,邀請你們感受這份從一開始就不會有結果的愛…
#面對安提歐克斯的告白
主啊,我從未想過,
在這一天,
在我命運將與皇帝相連的一天,
竟會有凡人膽敢無懼地
在我面前宣稱他是我的情人。
但我以沉默作為友情的憑證,
為了他的緣故,
我選擇遺忘那冒犯的言辭。
我沒有打斷那侮辱性的話語,
我更進一步勉強地接受了
你的告別。
蒼天可鑒,
在這榮耀降臨於我的時刻,
我只盼你能見證我的喜悅。
我與天下人一同敬重你的美德,
提圖斯珍愛你,
而你也欽佩提圖斯。
我曾無數次感到無比的甜蜜,
因為與提圖斯交談時,
我仿佛在與另一個你對話。

#江山與美人
羅馬有它的權利。
陛下您難道就沒有
屬於自己的權利嗎?
羅馬的利益,
真的比我們的更神聖嗎?

#不被祝福的愛
不要把一顆心,
交給無法接受它的人。
你這殘忍的人,
難道只是為了歸還,才收下它嗎?
當這顆心只願依附於你的手時,
你卻要將它推開?
整個帝國曾二十次陰謀反對我們。
那時還來得及,
為何你不離開我?
那時有千百個理由
可以撫慰我的苦楚。
我本可以將我的死歸咎於
你的父親、 人民、元老院、
整個羅馬帝國、整個宇宙,
而不是那麼親愛的一隻手。
他們對我的仇恨早已昭然若揭,
早已為我的不幸鋪下命運的道路。

#我心屬於你
為何還要喚天作證你的誓言?
難道非得靠誓言
來擊退我的疑慮嗎?
我的心從不打算懷疑您,陛下。
只要您的一聲嘆息,
我便願意相信。◼︎

2025 NTT遇見巨人 — 羅密歐.卡士鐵路奇《貝芮妮絲》
主辦單位:臺中國家歌劇院
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表演時間:2025/11/14 (五) – 2025/11/16 (日)
立即前往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