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蔚藍海岸某處海岬山丘上,有一幢簡約低調的別墅,它的名字叫「La Pausa」,而它是香奈兒女士在變動的一生中唯一親自建立起的宅邸。湛藍的大海、翠綠的橄欖樹、南法的金色光線⋯美景與靜謐的氣息彷彿凝結了時空,一切事物變得緩慢甚至停滯,任何靈魂都能在這裡得到適切的療癒。而如果這樣的療癒是家的意義,那麼這裡可能是香奈兒女士真正意義上的「家」,香奈兒女士與他的藝術家朋友在這裡經歷過思想的碰撞,使La Pausa成為咆哮的20年最陽光燦爛的篇章。如今這處宅邸在一個世紀間經歷過易主後再度與香奈兒相遇,再經過長達十年的翻新計畫後,傳奇的La Pausa即將在今年夏天重新揭幕。

從巴黎到蔚藍海岸
位在巴黎康朋街31號二樓,高級訂製服沙龍與設計工作室之間,人們口中經常說的香奈兒女士「寓所」實際上是她創作的私人空間。而距離這個傳奇之地只有幾步之遙,永遠守候在芳登廣場上的Ritz Hotel則是她一天結束後暫時放下工作的喘息之地,他在這裡度過了30年的光陰並最終在她的專屬套房裡離世。然而對於一個為創作而生的人而言,香奈兒女士始終知道她需要一個真正讓靈魂得到滋養的、屬於心的居所。
在選定La Pausa之前,香奈兒女士便經常與愛人西敏公爵造訪他在歐洲各地的住所,並且經常乘坐地中海遊艇度假覽勝。在這段經歷中,香奈兒女士清楚地意識到她屬意蔚藍海岸,才有了與La Pausa的相遇。
“當空間成為情感的載體”
香奈兒與La Pausa的相遇與別離
1928年9月30日,香奈兒女士購入了蔚藍海岸洛克布魯海岬山丘上的一片橄欖樹林,並決定在此處建造她的家。而說起「La Pausa」的名字來由還帶有一點神秘色彩,據說毗鄰莊園的教堂可能是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安息之地,也可能是聖母瑪利亞和她的兒子曾在此短暫停留。無論如何,這都說明了La Pausa的所在地是一個適合休憩的地方,讓身心暫且安歇。巧合的是,在香奈兒女士之前,一對英國小說家Alice與Charles Norris Williamson也曾擁有過La Pausa建立的橄欖樹林,他們也將這裡視為「命定之地」。
香奈兒女士將建立La Pausa的工作委託給名為Robert Streitz的年輕建築師,並完全遵循香奈兒女士崇尚的簡約美學,別墅與周遭景物完美融為一體,250棵樹沒有一棵被連根拔起,建築過程甚至謹慎避開土地入口處的一棵橄欖樹,彷彿別墅的終極目標是與大自然暢情交流。
然而儘管香奈兒女士為這裡注入了百分之百的心思,但在1953年當西敏公爵辭世後,香奈兒女士仍義無反顧地出售La Pausa的一切,象徵結束一段人生篇章。輾轉多年後,命運才又讓香奈兒與La Pausa重逢。
不曾改變的La Pausa
再度與香奈兒重逢
香奈兒女士的果斷讓美國出版商Emery Reves與妻子Wendy成為了La Pausa的下一任主人。而這對熱愛藝術收藏的夫婦似乎對香奈兒女士的美感有著強烈的認同,因為他們不僅保留了香奈兒女士的原始設計與家具。在丈夫離世後,Wendy Reves將她們的藝術收藏捐贈給家鄉德州的達拉斯藝術博物館,並且要求在達拉斯忠實再現 La Pausa 以展出這些繪畫和雕塑作品。
2015年,原本的La Pausa宅邸由香奈兒品牌買回,並迎來長達10年的翻修計劃。
彷彿女主人
才剛離開5分鐘
La Pausa的修復工程由香奈兒合作超過30年的建築師Peter Marino負責監督。香奈兒女士開始設計和建造她理想中的別墅近一個世紀後,Marino開始修復 La Pausa。他嚴謹遵守原屋的設計和精神,致力讓修復後的住宅給人一種「走進 1930 年代時光大門」之感。彷彿香奈兒女士五分鐘前剛剛離開⋯
考究與猜想:
樓梯、拱門與香奈兒女士
建築師Peter Marino在考究無數歷史檔案後發現,香奈兒女士在 La Pausa 似乎重返年輕時期長居的奧巴辛(Aubazine)修道院的現代建築風格,採用簡約的石拱門、石製主階梯和極少的裝飾,呈現令人驚豔的現代簡約風格。

事實上,「樓梯」也正是香奈兒女士對建築原始設計師Robert Streitz的第一個要求,她説自己曾經「住在樓梯上」。並且對 La Pausa有相當明確的想法:她從奧巴辛修道院修士使用的樓梯汲取靈感,也就是她童年時期長居數年的處所,想打造一座宏偉的石製階梯。建築師 Streitz 被派往科雷茲(Corrèze)測量階梯,並帶回幾張修道院建築和教堂的明信片。
La Pausa 被設計成一個環繞著迴廊的方形建築,沒有任何裝飾,強調自然採光。別墅按照香奈兒女士的要求,打造成放鬆和自由的空間,促進交流且啟發靈感,感受溫馨舒適,雖奢華卻不浮誇。無論是寬敞的公共空間還是低調私密的臥室,都散發出一種寧靜和雋永的印象。
對於香奈兒女士而言,La Pausa可能滿足了她內心深處的安全感,是真正的安身之所。
La Pausa的生活藝術:
愜意、款待、真心交流
在修復過程中,Peter Marino 被香奈兒女士在 La Pausa 舉辦午餐和晚宴的照片深深吸引,雖然桌子每次均採用不同的方式擺設,但氣氛永遠維持輕鬆愜意:「這些照片中的飲食和賓客最令我感動,光是看著這些照片,就能感覺重回 1930 年代。照片中的人們盛裝打扮,在餐桌周圍談笑風生⋯⋯ 」
事實上La Pausa的本質就是充滿田園氣息的度假勝地,而休憩、放鬆身心和休閒活動塑造了下榻賓客的生活習慣。許多照片記錄了香奈兒女士和友人在 La Pausa 享受的住宿氛圍。無論是正式場合或僅有三五好友,每張照片都反映當時的生活藝術,在優雅的放鬆方式和活力盎然的自由感受之間取得平衡。
在La Pausa,社交從來都不是一件令人感到負擔的活動,這裡是香奈兒女士的避世居所,也是她與摯友們真心交流的空間。從飲食談起,這是香奈兒女士款待好友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也體現了她所珍視的自由精神,與20世紀初期常見的僵化禮節和儀式不同,空無一物的木製餐桌僅於銀碗中擺設色彩鮮豔的水果和蔬菜,或剛剛從花園採摘的鮮花,櫥櫃上則並排擺放鮮魚、蔬菜、肉類和貝類,讓賓客隨意拿取、任意入座、彼此交談。這似乎和我們今天的自助餐文化不謀而合⋯
到了下午,賓客們會持續交談,有些人散步,有些人則等待熱浪消退,甚至在別墅的球場上舉行網球比賽。La Pausa 自由自在的沉思時間同樣充滿創意和藝術想法, 舉凡藝術家達利、Jean Cocteau、編舞家Serge Lifar、電影製片Luchino Visconti、作家Colette、Paul Morand、鋼琴家Misia Sert都是這裡的常客。他們在談話與交流裡享受純粹的自由。
薩爾瓦多・達利
La Pausa的特別賓客
儘管許多藝術家都曾造訪 La Pausa,但沒有任何藝術家比達利更能從La Pausa 提供的創作自由中受益。許多書信往來足以證明香奈兒女士與這位藝術家的堅定友誼,兩人也曾以各自的創作相互致敬。 1938年,受內戰影響,達利無法返回西班牙利加特港的工作室。雖然歡迎他的處所眾多,但是他對 La Pausa 情有獨鍾。達利遂與妻子Gala在這裡長居四個月,並在此透過創作抒發對社會的哀嚎,他在此處完成十一幅重要畫作,包括「L’Enigme sans fin」、「Le Moment sublime」、「Le Simulacre transparent de la fausse image」、「 Violettes impériales」 和「 Spain」這段生活在後續也被他寫成了回憶錄《 薩爾瓦多·達利的秘密生活 》。
達利在 La Pausa 的長居體現這位藝術家一生的關鍵時刻。回顧歷史,歐洲即將進入最黑暗的時刻,但同時也見證了這位藝術家的演變。達利在美國定居十載,造就今日眾所周知的達利,一位異想天開且全能的藝術家,不僅完成傳世傑作,也盡情揮灑真我性格。
香奈兒傳奇地標
法國蔚藍海岸的 La Pausa、巴黎康朋街 31 號寓所,以及位於利穆贊大區的奧巴辛(Aubazine)修道院(並非CHANEL所擁有,但品牌正積極贊助修道院的修復計畫)⋯這些屎香奈兒女士走向「自由蜕變」的傳奇地點,在 CHANEL 全球藝術、文化與傳承部門的監督下得到鼓勵與傳承。
La Pausa是唯一一座由香奈兒女士一手構思的宅邸,象徵香奈兒女士蒸蒸日上的事業和獨立自主,,成為讓她從巴黎的商業和社交活動短暫抽離的真正休憩之地,也是充滿創造力、文化內涵和熱情好客的場域。對於理解香奈兒女士的生活方式與她的人生觀來說,La Pausa是在巴黎康朋街31號寓所之後的另外一處靈感泉源。
未來,預計將有其他重要地點加入 CHANEL Heritage,為後世保存並傳承 CHANEL 的獨特歷史。背後所體現的是CHANEL不僅緬懷過去,也將透過原創藝術與文化計劃鼓勵充滿新意的文化表達形式,首先將以 2025 年 11 月在 LaPausa 舉辦的作家文學靜旅活動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