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是一種原始的藝術,先以水和土,再上釉料,接著把創作者的精神與意念放進窯爐燒製,最後就是靜待陶器或是陶瓷作品出爐。基本上,只要能夠掌握拉坯塑形(也可以使用模具)與上釉的技巧,想要製作一件陶瓷器並不難,然而陶藝易學難精,從陶土的選用到釉料的種類,甚至是窯爐的溫度,都會影響最終成品呈現的質感與色澤。其實,意料之外都在預料之中,而這般不可預測性,正是陶藝的迷人之處,「燒製陶瓷過程中的變數,讓我幾乎無法預期作品的成果,只不過每次打開窯爐,看見超乎想像的作品出現,那樣的驚喜與喜悅是驅使我不斷創作的動力。」談起陶藝創作的有機特性,從小就十分迷戀陶藝的丹麥陶藝家Christina Schou Christensen,是如此為之傾心。
對Christina而言,所謂陶藝,不僅是製作器皿茶具的工藝,還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被挖掘,她索性跳脫傳統製陶框架,以顛覆性的材質表現,實驗多元創新的陶瓷風格,而這項古老的技藝,在Christina多年反覆試驗的過程中有了突破。Christina的陶藝作品是非具象的,其中雖然保留不少陶器的外型和質地,但是Christina那近乎激進的上釉手法,竟任憑濃厚的釉料流穿陶器底部,變成支撐作品的底座,抑或是凝結成半空中的滴狀物,最終形成有點類似巧克力鍋,或是淋上鮮豔糖漿的刨冰的型態,於是這些怪美的陶瓷作品各自美麗著,吸引眾人駐足欣賞,綻放屬於陶藝的浪漫。
PPAPER FASHION
╳
Christina Schou Christensen
丹麥陶藝家
Hello Christina 很高興能和妳聊聊,想先請妳簡單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一名以陶土進行實驗創作的丹麥女性,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在哥本哈根生活了20多年後,我和我的孩子們搬回丹麥的波恩荷爾摩島(Bornholm)上,重回自然野外的懷抱。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妳開始從事陶藝創作?
我從小很迷戀黏土,在我父母家的後院就能挖出質地溫和的高嶺土(Kaolin clay),而我現在所居住的波恩荷爾摩島便是一座盛產瓷土的島嶼,我還記得小時候曾經在一間陶藝工作室打過工。長大之後,我很想要成為陶藝家,起初雖然被父母給打消了念頭,導致我比較晚才開始投入陶藝創作,但是我很高興我辦到了!
妳的創作通常是怎麼開始的?創作過程中最有趣的部分是?
我的作品通常源自於腦海裡的想法,或是參展的邀請(無論是否有無既定的主題),只不過我的創作手法的有機性,經常帶給我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是我自己無法構思的想法,這是關於創作有趣的部分。
有別於常見的陶瓷作品,妳任由釉料流穿陶器本體,甚至成為支撐作品的支柱。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這樣的創作手法?
這件事情發生在我就學習陶藝的最後一年,當時我想在自己製作的器皿塗上一種質地比較厚重的釉料,我甚至還自己動手調製了一個配方。直到後來,我發現有種叫做「gloop glaze」的高黏度釉料,於是以此開始了後續的創作。
感覺妳的作品型態有很大的比例是有機發展而成的,我們很好奇妳在使用釉料技巧上有沒有比較困難的部分?
我的作品樣貌在某定程度上是取決於窯爐當下的情況,而這項技術最困難和最傷腦筋的部分就是停止燒製的時機。假如我太早結束燒製,器皿內部會因為釉料的張力造成碎裂,反之則是會流出過多的釉料,我的作品便失去用以支撐的底座。
通常製作一件作品需要花費的時間大概是多久?妳有在作品中用過什麼比較特殊的材料嗎?
從頭製作一件陶瓷作品很容易花上一個多月的時間,所有我使用過的獨特材料,都是來自波恩荷爾摩島上的花崗岩,這些深褐色的岩石製成的釉料不僅色澤優美,還帶有令人驚艷的光澤。如果你對對波恩荷爾摩島的花崗岩粉感興趣,你可以在 Instagram 上搜尋「@granit_glasur」,上面可以欣賞更多關於這種特殊釉料的應用。
妳會如何描述自己的風格?
我會說是充滿實驗性的、有點怪奇的以及令人感到驚訝的。
妳在 Instagram 的簡介裡寫著:「一位用釉料創作的丹麥陶藝家 —— 一個永無止境的愛情故事。」我們很好奇這是一段怎麼樣的愛情故事?
自從體驗過釉料的魔力之後,我整個人被迷住了。每次打開窯爐都是預想之外的成果,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無法再次重現,關於這些材料的魅力,是讓所有的努力與失望都值回票價的原因,像極了愛情。
有沒有影響妳關於創作方面想法的藝術創作者?
這一題還蠻難回答的(笑)。
妳希望透過製陶藝術傳達什麼想法?
所謂的陶藝,不只是製作杯子和茶壺而已,在那之外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接下來有沒有什麼想要嘗試的創作主題?
最近,我正在存錢購買一台可以將玻璃與瓷器磨成細粉的機器,藉由回收現有的材料,嘗試以碎玻璃和陶瓷進行創作,希望能夠製作出更永續的產品,並持續探索新的表達方式。■
Photo Courtesy of Christina Schou Christensen
關於作者
Ian Feng。PPAPER 編輯。
因為攝影而開始書寫的文字工作者,難以抗拒酸質明亮的淺焙咖啡,每晚準時收聽酷派爵士,沉醉在 Roger Federer 單反的優雅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