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美的10座圖書館(下)ART & DESIGN / 21 SEPTEMBER, 2018 Stuttgart City Library, 德國 |前情提要| 全球最美的10座圖書館(上) 丹麥 The Royal Danish Library海事帝國的黑鑽石 www.kb.dk 位在哥本哈根的丹麥皇家圖書館是北歐五國境內最大的圖書館,始創於1648年,發展至今已有4大建築體,其中,由丹麥建築師Schmidt Hammer Lassen在1999年完工的新館Den Sorte Diamant(英文:Black Diamond)因為其強烈的造型,開始在新世紀裡打開盛名。 被暱稱為黑鑽石的新圖書館無論在形式和用材方面都與老圖書館相去甚遠。這座典型新現代主義(Neomodern)的建築是以黑色大理石與玻璃拼接而成,因為外緣尖銳的稜柱和線條,結構性強烈,因此獲得了黑鑽石的美名。位在哥本哈根濱海,這顆鑽石無時無刻都在與海洋上的波濤互相映襯,無疑像是領航的燈塔一般,成為哥本哈根市民的活動中心。 7層樓高的建築裡,包含了4座寬敞明亮的閱覽室,還有音樂廳、展覽館、書店、咖啡廳和餐廳,而通往舊圖書館的橋樑上方,是丹麥藝術家Per Kirkeby費時一年的巨幅壁畫創作,抽象而簡約的風格中隱約又能感受到一些現代的典雅,作為一個銜接新與舊風格的中繼,相當巧妙而恰如其分。 德國 Stuttgart City Library現代神殿無瑕之白 www1.stuttgart.de 相對於黑鑽石,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則是接近透明的完整潔白,並且體現出近乎殘酷的簡約風格。由Yi Architects主導的圖書館建案是一座工整到近乎偏執的立方塊,全部採用淺灰色清水模作為素材,除了9x9磨砂玻璃磚陣列穿插其間,再無其他綴飾。 在這樣極其現代的設計中,Yi Architects卻刻意讓等同於建築核心的大廳有一種古老神廟的凜然感受,挑高設計和清透的採光參考的正是古老神殿的設計,尤其正中心1平方公尺的噴泉,帶出了很深的禪意,實際上也扮演著冥想區的功用。 儘管有閱覽室、兒童圖書館、音樂圖書館、自習室和咖啡廳等不同個性的區域,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硬是以明亮冷調的統一風格將空間收納得一絲不苟,某種程度來說,這獨特的公共設施相當忠實地傳達出了德意志民族的風格。 美國 | 康涅狄格州 Beinecke Rare Book &Manuscript Library,Yale University地表上的一方珍書寶盒 beinecke.library.yale.edu 位在耶魯大學內的Beinecke古籍珍本圖書館是一份贈禮,世代皆與耶魯大學淵源頗深的Beinecke家族,邀請普利茲克獎建築師Gordon Bunshaft設計,是當今世上的善本、手稿珍藏建築。 同樣是校園內的重點建物,Beinecke古籍珍本圖書館呈現出的氛圍不只是與Delft圖書館或多數源遠流長的名校圖書館迥異,她就像一個精緻珠寶盒一般,帶著獨特的嫻靜與尊貴。 「珠寶盒」確實是她的設計概念,以柏拉圖著名的數學比例1:2:3做擘畫,這座以半透明的大理石建成的書庫完全沒有窗戶,阻絕日光照射對珍本書籍的傷害,到了夜晚,石板透出的室內光令整座建築散發出琥珀色的光暈,柔和中透著神秘感。 4根巨大的基石是撐起這個寶盒的拱柱,從遠方看來整座建築彷彿懸浮空中一般,既輕盈也穩重,與滿是哥德式建築的耶魯校園相映,衝突感平添了新的趣味。 圖書館坐落的下沈式庭院中還有一座饒富深意的雕塑,由Isamu Noguchi設計,代表了時間(金字塔)、太陽(圓環結構)和機率(斜立的立方)。儘管選用的建材內斂不張揚,但細節處處都是深刻的人文精髓,加上所收藏的百萬冊古籍與手稿,讓Beinecke另外獲得了人文實驗室(laboratory for the humanities)的美名。除常設性永久展覽如原始版的《古騰堡聖經》,Beinecke古籍珍本圖書館亦會從館藏裡策劃不同文物的展覽,供一般大眾參觀。 哥倫比亞 Villanueva Public Library書中自有希望之城 www.bibliotecaspublicas.es 我們對遠在世界另一端的哥倫比亞所知甚少,偶爾在電影裡聽見,留下的是一些戰亂和犯罪的印象,但往往愈是渾沌的國家裡愈是有些明亮的人事物,比方Villanueva公共圖書館。 從外觀看來是個現代感中潛藏著一點幽微印第安民族元素的石城,包裹著以木材非常細膩編織的牆面,不僅全部都是非常自然的材質,更重要的是,這些物料全部都是取自在地,連搬運的方式都原始如透過河流輸送,在建築過程中,亦大量啟用了當地的民力,創造了絕佳的就業機會。 眼見國家的政經條件終於有些緩慢的成長,而境內無法普遍的教育問題逐漸成為國家發展的障礙,哥倫比亞政府開始透過大型的文化建設去提升城鎮的文化競爭力,Villanueva公共圖書館不單是由當地大學Javeriana University的4位非常年輕的建築師所共同完成的重點項目,特意座落在不被看好的次級城市Villanueva也顯示了當地政府亟欲透過閱讀去提升國家實力的企圖。 在有限的預算之下,Villanueva公共圖書館沒有炫目的結構,一切返璞歸真,並且訴諸在地,讓居民深入參與建設其中,卻也正好發揮了現代圖書館的真諦:集合人的參與,放大文化的可能性。 泰國 Min BuriOld Market Library貧民百萬富翁的黃金屋 緊鄰著繁華目不暇給的市中心,Min Buri是曼谷最為貧窮的區域,TYIN Tegnestue建築團隊與CASE Studio僅以美金5,400元,為當地一座超過百年曆史的廢棄建築創造了極具意義的新生。舊址原是市井小民集散的市場,火災摧毀後,貧困的當地居民不僅無力重建,生活裡也頓失了一個重心。也許大家都同意教育是一種希望,又或者,人人都企盼著一個能夠重新凝聚眾人的空間,總之,這個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決定將老市場改建為圖書館。 建築本身已經極為老舊斑駁,遭受祝融侵襲後的牆壁、樑柱、屋頂的狀態也都很差,還有每年固定造訪的洪水,都是建築團隊的挑戰。預算少得驚人,就地取材是必須的,啟用當地民力也是必須的,大家一起徒手拆解滿地的廢木箱就是最主要的建材,再多,就是到當地的二手材料行去尋寶。 TYIN Tegnestue將整個建築向上架高至洪水高峰期也無損的高度,因此置入了許多樓梯的元素,反而帶出了一種閒逸、甚至是度假的風情。 儘管室內空間不大,藏書也只是剛起步,這個老社區的新希望看來充滿泰式的慵懶優雅,走進其間,甚至宛如走入了某個尋常百姓家,那是有別於世界各地圖書館的可愛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