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DESIGN

專欄|香港春季拍賣 紐約台北展覽對決

今年香港第一檔春季拍賣在富藝斯新總部盛大登場,總計本場夜拍40件拍品,9成售出,成交總額達3.5億港幣,比去年多出65%,顯見買氣熱絡。而其中年僅33歲的Lucy Bull的《False Tail》受到藏家熱烈競逐,奇幻的畫面加上不規則的動態感,肌理紋路同時帶有一種動物的野性,成交價482.6萬港幣幾乎是低估價的五倍。...

SEE THE UNSEEN: In Conversation With Laurent Grasso

"Art is about creating 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manipulating a perceptual experience that goes beyond energy, location, and memory," says conceptual artist Laurent Grasso, born in 1972 and living and working in Paris, France. Although his words may sound abstract, his intentions for his art are quite clear......

專訪|台裔美籍藝術家 Stephanie H. Shih:真情假不了

「我們經常想像初代移民與後代之間存在著某種文化隔閡與斷裂,但其實這樣的觀點有些侷限,我相信文化與文化之間有個模糊地帶,而這個地方正是藝術誕生的空間。」台裔美籍藝術家Stephanie H. Shih如此說道......

專欄|2023年超經典連發, 不停傳唱!

怕爭議性不夠嗎?不妨來談談 ...... 轉型正義?經過了12年的訴訟,法院判決納粹從猶太收藏家 Johanna Margarete 手中掠奪來的藏品「教堂與穆爾瑙風景 II」,依法應該歸還 Johanna Margaret 的後代......

新銳藝術家 ALVAN SAKURAI:認真惡搞是赤子之心

「許多潮牌總是會推出看似惡搞、戲謔、叛逆與挑戰體制的圖像與產品,卻很認真的告訴你他們沒有在開玩笑,而這正是『No cap』的精神。」新銳藝術家Alvan如此說道.......

法國藝術家 Lionel Sabatté:探索異材質之境

1975年出生於法國圖盧茲(Toulouse),2003年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L'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現往返於巴黎和洛杉磯工作生活的Lionel Sabatté創作領域橫跨素描、繪畫、雕塑及複合裝置,作品聚焦自然、生態與物質的轉化與消逝......

專訪|美國藝術家KEN KELLEHER:用AI突破界限

在紐約Alfred University學習藝術與雕塑,美國藝術家Ken Kelleher深受30’年代紐約派抽象表現藝術家David Smith的大型金屬公共雕塑所啟發,對於雕塑創作近乎狂熱的他,在熟悉木材與金屬等材料後,轉而以一名數位雕塑家的身份活躍著.........

專訪|台灣藝術家 NINO CHEN:面飾的想像美學

Nino分享在Instagram的草圖和成品照,幾乎都是無法明確指認形與名的面飾造型,但是當它們被配戴在模特顏容之上,這些懸浮在半空的藝術面飾,卻巧妙支撐起觀者心中的想像,而那些畫面都因此更加立體......

專訪|台灣藝術家 徐至宏:“我想要更放開來地畫”

2017年,阿宏出版了個人第二本繪本《日常的藍調》,有別於《安靜的時間》的黃昏與靜好,《日常的藍調》是關於山海的生活紀錄。不過就在創作《日常的藍調》期間,阿宏再度來到風格改變的轉捩點,他知道平實描繪現實場景有其限制,他想要更放開來的畫......

日本陶瓷藝術家桑田卓郎 TAKURO KUWATA:意外無限好

桑田卓郎出身日本廣島,進入京都嵯峨藝術大學就讀後,桑田卓郎便不斷吸取來自陶藝與藝術先驅們的養分,如40’年代末前衛陶藝團體「Sodeisha走泥社」、已故日本茶道大師林屋晴三(Seizo Hayashiya)與日本國寶級陶藝家荒川豊蔵(Toyozo Arakawa)。甚至是西方二戰後興起的普普藝術、歐洲傳統皇室餐具中杯具邊緣的金漆裝飾、抑或是川久保玲對於布料與質地膽大而心細的實驗……...

專訪|丹麥陶藝家 CHRISTINA SCHOU CHRISTENSEN:陶藝羅曼史

「燒製陶瓷過程中的變數,讓我幾乎無法預期作品的成果,只不過每次打開窯爐,看見超乎想像的作品出現,那樣的驚喜與喜悅是驅使我不斷創作的動力。」談起陶藝創作的有機特性,從小就十分迷戀陶藝的丹麥陶藝家Christina Schou Christensen,是如此為之傾心......

專訪|南韓藝術家 HOYEON CHUNG:記憶的形狀

『日常』對我而言,意味著從自身既有的生活環境和事物之中發覺新的觀點。」來自韓國的複合媒材藝術家Hoyeon Chung 便是如此看待自我、日常和創作三者之間的關係。...

專訪|台灣藝術家 陳聖文:曖昧的奇幻刺繡

身為刺繡藝術創作者,聖文卻對文字異常執著,他自認文字表述能力不佳,經常搔不到癢處,即使無法以文字隨心所欲地表達想法,這幾年他仍用一件件精細的刺繡作品傳遞對於自然環境的深切關懷......

1 2 3 4 5   
©p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